关键词
人物库 近现代
林豪清末民国初 1831 — 1918
全台诗
林豪1831~1918),字嘉卓一字卓人号次逋福建金门人
其父林焜熿,学者称竹畦先生,工诗及古文,著有《竹畦文钞》、《浯洲见闻录》……等作。
卓人幼承家学,兼以天资聪颖,故十馀岁便淹通经史,道光二十九年(1849)中生员,咸丰九年(1859)取进举人,但其后考运不佳,竟未能再上层楼。
同治元年(1862)先生东渡,游历台湾各地,后于艋舺巧遇奉檄办团练林占梅,因此受邀担任潜园教师,任占梅之妾杜淑雅之西席,于潜园中生活四年之久。
同治六年(1867)淡水厅严金清拟修厅乘,林豪受邀总辑编撰,隔年事成,因获聘澎湖文石书院任教,乃辞别占梅
同治十二年(1873)林豪得见陈培桂《淡水厅》刻本,发现内容改窜其作却谬误不少,因此愤撰〈淡水厅志订谬〉一文,以断是非。
光绪四年(1878),主草《澎湖厅》,但未刊印。
光绪八年(1882),返回故里,重修《金门志》。
光绪十八年(1892),再修《澎湖厅》。
毕生致力文史,编修方志,厥有心得,最受肯定;而其文学著作,数量甚夥,亦属名家。
其中,《诵清堂诗集》、《诵清堂文集》、《瀛海客谈》、《潜园诗选》……等作内容,均与本地相关,惜除了《诵清堂诗集》外,馀皆亡佚。
  《诵清堂诗集》共收录林豪古今体诗作一千零一十八首,分有十二卷,是先生晚年自所釐定之稿,民国四十六年由其侄孙林策勋辑刊,于菲律宾大众印书馆印行,以下所录林氏诸作,据此版本编校。
此诗集内容,与本地攸关者,计有《台阳草》二卷、《澎海草》一卷,前者或描写潜园生活,或叙台地社会民情,或抒发个人情怀,或采录史事名胜;后者偏于晓谕生徒之作,旁及客中兴寄与澎湖风土人情。
在诗艺表现上,善用散文句法,使句式活泼灵动;又迭以顶针修辞,使上下诗气衔承一贯,紧凑有劲;喜用歌行古体,在长篇巨幅中施展诗人才力等,是皆有过人之处。
(黄美娥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魏石山近现代
词学图录
魏石山山西人
北京
工诗词,善书画。
萧劳马里千杨俊选、刘蘅如、孔凡章森等交密,号“竹林七贤”。
晚年累迁居,音讯并失,遂不知所在。
有《魏石山诗词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许南英清末 1855 — 1917
全台诗
许南英1855~1917) ,字子蕴号蕴白允白自号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毗舍耶客春江冷宦
台湾府人
早年成立「闻 学舍」,以教书为业,曾应广储东里林家之聘为塾师,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第,钦点主事,签分兵部车驾司加员外郎衔
后返台南,管理「圣庙乐局」事务,并参与垦土化番之职。
光绪二十年(1894)唐景崧聘,协修台湾通志》。
乙未(1895)之役,任台南「筹防局」统领,募集兵勇抗日,后知事无可为,乃将私蓄尽数散给部下后离台内渡。
初抵厦门,转向汕头、鮀浦等地,后为生计赴南洋,不顺遂,返国后入都供吏部,自请开去兵部职务,降换广东知县
其后又分任广东乡试阅卷分校佛山税关总办、徐闻阳春三水等地知县福建龙溪知事民国五年(1916)在林尔嘉(叔臧)的介绍下,到苏门答腊棉张鸿南撰写传略,后因痢疾病逝于寓所。
许南英台南时曾参与崇正社、浪吟诗社,与施士洁汪春源丘逢甲陈望曾等人唱和往来;乙未后,曾于明治四十五年(1912)大正五年(1916),两度来台。
期间与南社、瀛社、社、社、栎社等诸多诗友往返。
民国二年(1913)厦门鼓浪屿菽庄花园建成,林尔嘉广邀诗文同好组「菽庄吟社」,许南英亦常参与盛会。
现存《窥园留草》包括「窥园诗」、「窥园词」。
诗集按时间排列,甲申以前(光绪十年,1884)之少作亦收录。
兹以1933年北京和济印书馆之原刊本为底本,参照1962年台银本编校。
人物简介
1855-1917,祖籍揭阳,出生于台湾府城(今台南市),号蕴白允白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毗舍耶客春江冷宦
1890年进士,授官兵部主事,但自请回台垦土“化番”。
甲午战争期间,率众抗击日军,终因局势难挽,1895年举家迁回大陆,先在厦门小住,尔后转潮汕。
1897年吏部主事改任广东即用知事1899年受潮汕镇总兵黄和庭(金福)聃请到惠潮嘉一带辨理“清乡”事务。
先后在广东为官十数年,曾任乡试阅卷官、税关总辨、知县等。
1917年底客死印尼棉兰市。
工诗歌,辑有《窥园留草》等。
兼擅书书法,书法颇得王羲之神韵,秀丽飘逸。
所书《许春熙墓志铭》碑,为潮汕金石瑰宝。
许地山父。
维基
许南英1855年—1917年),字子蕴又字蕴白允伯号霁云又号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毗舍耶客春江冷宦等,福建台湾赤崁(今台南市中西区)人,清末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易顺鼎清末民国初 1858年9月5日 — 1920
易顺鼎字实甫一字中实龙阳人
光绪乙亥举人历官广东钦廉道
有《琴志楼集》。
全台诗
易顺鼎1858~1920),字实甫又字中硕自号眉伽哭庵
湖南龙阳(今湖南汉寿)人。
1875(光绪元年举人张之洞曾聘他担任两湖书院经史讲习。
光绪21年(1895)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易氏曾两次上书都察院条陈时务,力陈不可割地赔款。
割台议定后,更自动请命于光绪21年5月7月间两度携军饷赴台湾,协助刘永福、黎景嵩抗拒日军之接收。
其著作《魂南记》是以日记形式,记录自光绪21年5月1日请命赴台,至9月刘永福内渡福建为止的抗日经过,〈魂南集〉则是当时经各地吟咏所作。
  易氏在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其后历任广西云南广东道台。
辛亥革命爆发后逃居上海,后赴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有交情,袁氏称帝,被任为代理印铸局局长,帝制失败,易氏益纵情歌楼妓馆。
  易氏平生诗作近万首,结集成册者有20馀种,其中《四魂集》共分卷,含〈魂北集〉、〈魂东集〉、〈魂南集〉、〈归魂集〉、〈魂南记〉等。
今台湾银行发行的「台湾文献丛刊」将〈魂南记〉、〈魂南集〉合并为一册发行。
(廖振富撰)
词学图录
易顺鼎(1858-1920) 字仲硕,一作中实中硕又字实甫号眉伽,又号哭庵。
湖南龙阳(今汉寿)人。
光绪元年(1875)举人
入资为刑部郎中
同知候补河南
寻补道员
湖广总督张之洞延主两湖书院讲席。
民国,任印铸局长
少称神童。
诗与樊增祥齐名称"樊易",体格屡变,风流自赏。
古体务为恣肆,近体工于裁对。
亦工词。
有《琴志楼丛书》。
词集有《鬘天影事谱》、《楚颂亭词》等。
哭庵词
1858-1920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
光绪元年举人
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
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
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
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
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
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
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
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琴台梦语词·序
琴台梦语词二卷,吾友易子中实游艺江南之所作也。
中实渊闻赡学,年少多通,以诗人绪余,乐府新律,纂绣骚雅,雕镂情文,倚声而歈,引节弥韵,华缛丰艳,自其天才。
而跌宕风尘,驱染烟墨,江山之胜,抑有助焉。
当夫子美去蜀,季野张翰相知,伯喈流寓,欢缔吟社,豪张酒军。
会苏家之旧亭,访钱氏之故馆。
金阊晓而春丽,锦泾暮以秋凄,此一境也。
古梦无痕,游悰式写,废苑独往,灵岩遂攀,鞭影辟疆之园,剑气要离之墓。
廊沈屧响,寺阁钟声,驻舄鲈乡,题襟虎阜,邓尉之梅花似雪,苏台杨柳如烟,此又一境也。
登山曰归,临流斯畅,虹桥小泛,鹤涧幽探,打桨莲泾之湾,攲篷荷荡之曲,横塘渺渺,香水盈盈,此又一境也。
尔乃峭帆半偃,侧帽孤征,睇虞仲之岩栖,迹焦先之谷隐,揽飞楼于北固,问故土于南朝建业之镇荒凉,秦淮之流呜咽,即遗宅而谢安不作,觅新亭王导无人,销沈钟阜之灵,悽怆台城之乱,俯仰百代,低徊万端,此又一境也。
若夫闲怀宛,宛,影事依依,眷同心之旧盟,订促膝之新侣,玉箫倚袖,金筝侑觞,白门暄而雾晴,青泾涨而波阔,缆莫愁之芳树,采元武之瘦菱,写照荷华,销魂桃叶,夜夜奈何之月,朝朝恁处之云,写丝陶,金悽粉怨,此又一境也。
其或独寐无那,端居不憀,花菲菲而勒寒,雨萧萧而作暝,莺朝倦赏,雁晚枯吟,蝶衣午慵,螀笛宵冷,数抵金之漏刻,耽软玉之华年,含酲未醒,抚景谁语,此又一境也。
中实于此纵横两戒,规模万族,飞行南斗之表,抗声北宋而还,江管牙雕,涛笺手擘,敲唾壶而欲碎,洒墨花其若飞,至于读画分题,裁筒答和,愁侬欢坠,感物情来,王宽寄妇之篇,鲍照与妹之作,莫不翘思绮烂,触绪丝萦,作之者按谱传歌,读之者回肠荡气,可谓深美闳约,恻隐盱愉,采不浮缛,神不虚艳者矣。
若乃尚论昔贤,窃比高唱,则流水孤村之萧远,晓风残月之凄清,金戈铁马之雄深,宝函钿雀之瑰丽,静窈若暗香疏影,缠绵若浅醉闲眠,温柔若香冷猊金,幽秀若梦回鸡塞,夫固奄有众妙,不名一家,谅哉赏音,弗予河汉。
岁在丁亥仲冬朔日。
长沙张百熙拜序于京师宣武坊南之寓斋。
琴台梦语词·自序
杨子云曰,雕虫篆刻,壮夫不为。
人生三十曰壮,正余今日之谓矣。
子云所称雕虫篆刻者,指赋而言也。
况于词又下赋一等者乎。
虽然,余鄙人也,少充国宝,长未尝有当世之务。
其所与游处又皆江湖山泽穷愁枯槁之民。
语曰吾绋讴所生,必于斥苦,此非空言也。
夫以穷愁枯槁之民而欲其为铿訇炳丽发皇之辞,以惊世而震俗,固已难矣。
太史公曰,诗三百篇,大抵皆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
太史公可谓知言矣。
夫人孰能无情,情孰能无所寄,寄之于今则实事生焉,寄之于古则空言出焉,寄之于实事则功名富贵生焉,寄之于空言则忧患贫贱出焉。
虽所寄不同,而其不能无所寄一也。
使余与诸子或膺尺一之组,劳形于簿书,或持丈二之殳,效命于沙漠,此虽欲强以雕虫之事而有所不能矣,岂非天哉。
光绪丁亥,余三十之年也。
是年在姑苏,尝与数友登灵岩琴台,悲歌吊古,意气甚壮,九月之望,骊驹入燕,曾几何时而旧游已如梦幻,仅存此数十篇之词,亦如梦中语耳。
余又何能无槩耶。
且余固尝悔词,悔之而不废者何也,哀乐难忘而聚散可感也。
不知我者以为雕虫篆刻之事,而知我者必以为穷愁枯槁所为也。
虽然,屈灵均有言曰,老冉冉其将至,惧修名之不立,行年三十而犹不免为子云所笑,亦余之过也夫,亦余之过也夫。
十一月庚申易顺鼎自叙。
鬘天影事谱·自序
余年十三四即学为词,篇成,虽友人称善,未能自慊也。
曩岁游京师,始获读宋名家词如吴君特周公瑾其人者,寻声按谱,时一效颦,抱瑟空弹,背灯独语。
盖自春明下第,万感无聊,而于此道乃稍稍进矣。
余性疏慵,脱稿后每不置副本,久多散佚。
爰检录近作自丙子春仲丁丑春孟,得词百首,分篇四卷于左。
今夫凄虫警,如泣如诉,不自知其声也。
繁葩绚,如睇如笑,不自知其色也。
余之于词,岂故为是曼音纤态以求悦夫时辈之听睹哉。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藉此陶写哀乐,消磨岁时,词之为功与丝竹等。
而况佛子秋波,可参妙悟,美人香草,终属寓言。
则举连篇累牍之梦蝶惊鸿,皆一例空中语耳。
又安能索纸上之真真而呼之欲出耶。
虽然,离忧{斁/皿}性,多感靡骨。
矧雕虫小技,壮夫不为,锓而存之,聊志吾过。
纨情易感,尚传秋士之悲;绮念将离,庶启冬郎之悔云尔。
光绪丁丑二月易顺鼎眉伽甫识于忏绮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俞寿璋近现代 1874 — 1941
简介
清末时人士,著有《汉当研室诗抄集》。
(成乃凡《增编历代咏诗丛 下》2010)
王瑶京清末民国初 1876 — 1916
全台诗
王瑶京1876~1916),名国才,或作国垣
王松、王石鹏为莫逆交,时人称为「新竹三王」。
少时师事李希曾贡生乙未割台后有志未遂,寄意于诗。
明治四十二年(1909)发起成立「奇峰吟社」,为日治时期新竹第一个成立的诗社,参与者多系本地青壮辈文士县知事樱井勉亦常出席诗会。
后为「社」诗人,惜英年病逝,所遗作品甚少,主要见存于《台湾日日新报》中。
(黄美娥撰)
谢尊五清末至现当代 1872 — 1954
全台诗
谢尊五1872~1954),又名五美〖编者按:《台湾督府文官职员录》登录为「谢五美」。
〗,字梦春号静轩老人,笔名安东梦春
台北大稻埕(今台北市)人,光绪年间生员。
祖先出身将门〖其〈感作〉诗云:「戎戟传家难遂愿(予先代将门出身故及)」。
〗,居台北奎府町(今台北市长安东路)。
明治三十四年三十七年间(1901~1904)任大稻埕公学校教师,〖参考《台湾督府文官职员录》;《台湾日日新报》,「岛政」栏,公学近状,1901年3月12日,第三版;《台湾日日新报》,「杂事」栏,增补教员,1903年2月25日,第四版。
〗为「瀛社」社员。
大正十四年(1925)曾游燕京,昭和二年(1927)汐止「滩音吟社」成立,任该社西宾,达九年,课以诗古文辞。
昭和九年(1934)与林清敦、李声元创芦洲「鹭洲吟社」,并于昭和十五年(1940)担任社长。
昭和十年(1935)四月应郑水龙之邀,担任淡水清水街「沪江吟社」顾问,此外,与「大同吟社」、「种竹斋」等诗社亦多有往来。
战后执教于成功中学,民国四十二年(1953)应「瀛社」社长魏清德之聘,担任该社顾问。
谢氏过世后,门人郑水龙(云从)于民国四十三年编辑出版其生平诗集,题曰《梦春吟草》,民国九十年(2001)龙文出版社据此版本排印影印,诗集前有曹升谨、赖子清序文。
今谢氏诗作据《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台湾教育》、《诗报》、《瀛海诗集》、《崇圣道德报》及《梦春吟草》等辑录编校。
(余美玲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郑登瀛清末至民国 1873 — 1932
全台诗
郑登瀛1873~1932),又名学瀛字十洲号竹溪诗逸北郭诗逸
竹堑(今新竹)人。
进士郑用锡曾孙。
五岁丧父,由其母高氏抚育成人
少与刘景平、罗百禄同受业于高敬修,三人因才相埒、志相合,且皆善书法,人称「高门三杰」。
早年曾经营酒厂,获利颇为可观。
其后日人实施专卖制度,遭强行徵购,遂转而寄情书画于北郭园故宅。
昭和六年(1931)「九一八事变」后,郑十洲将诗稿中涉及时局者全数烧燬。
随后将子嗣三人分别送往北平广州就读。
昭和七年(1932)六月病逝,享年六十。
〖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
〗郑氏重性情,诗歌以抒情见长,张纯甫评云:「诗虽宗随园,而典赡乃类义山
」生平作品有《郑十洲先生遗稿》,由其女婿罗启源在民国五十六年(1967)排印出版,收录诗作一百一十首,多伤感与游兴之作,1992年由龙文出版社影印重刊。
此外,尚有未出版诗稿《沧海遗音》、《扶桑寄生草》、《鸡肋杂录》、《北郭园小草》〖参考《新竹市志。
人物志》,新竹新竹市政府1997年12月,页131〗。
以下诗作据《沧海遗音》手稿本、《扶桑寄生草》手稿本〖编者按:由于《鸡肋杂录》与《北郭园小草》以行草书写,且多处涂改,极不易辨识,在此暂不收录。〗
全台诗
郑登瀛1873~1932),又名学瀛字十洲号竹溪诗逸北郭诗逸
竹堑(今新竹)人。
进士郑用锡曾孙。
五岁丧父,由其母高氏抚育成人
少与刘景平、罗百禄同受业于高敬修,三人因才相埒、志相合,且皆善书法,人称「高门三杰」。
早年曾经营酒厂,获利颇为可观。
其后日人实施专卖制度,遭强行徵购,遂转而寄情书画于北郭园故宅。
昭和六年(1931)「九一八事变」后,郑十洲将诗稿中涉及时局者全数烧燬。
随后将子嗣三人分别送往北平广州就读。
昭和七年(1932)六月病逝,享年六十。
〖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
全台诗
郑十洲1873~1932),名登瀛字十洲号竹溪诗逸竹溪诗隐
新竹进士郑用锡曾孙。
工诗善书,少与刘景平、罗百禄同受业于高敬修,三人因才相埒、志相合,且皆善书,人称「高门三杰」。
早岁创办酒厂,获利颇丰,嗣因日人实行专卖,强被收购,自此遂寄情吟咏书法,不治生产。
  郑氏生前诗稿因恐贾祸于子孙,自行将具有民族意识之篇什焚燬,《郑十洲先生遗稿》乃收录倖存诗作一百一十首及遗墨,先于民国五十六年(1967)八月,由郑氏女婿罗启源在台北排印出版,何汉津整理并序:「瓣香随园,先生虽主重性灵,专写性情,所为诗缠绵悱恻,百读不厌,然其愤时感奋之作,则慷慨激昂,可以廉顽立懦。
张纯甫亦评:「诗虽宗随园,而典赡乃类义山
民国八十一年(1992)六月台北龙文出版社再据此书重印问世。
杨永智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亚南清末至民国 1881 — 1932
人物简介
1881-1932字雅南号六希子,斋号蓬壶精舍。
江苏江阴人
工诗词,善属文,善画能书。
兼工古琴。
画颇类吴昌硕
画品在白龙山人王一亭伯仲之间。
以诗画名世。
早年曾在故都教画,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大学教授
民国十四年又载笔东游扶桑。
为彼邦艺林所推重。
民十六年,挟艺游台,与连雅堂成莫逆交,寄寓北投无名庵,与台省文士,常有诗画雅集之约,极一时之盛。
足迹遍台北新竹嘉义台南等地,书画亦随之流布台湾,二年后告老归乡。
著有《王雅南先生文坛画集》《民国书画家汇传》《台湾见闻录》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薛葆煌清末至现当代 1872 — 1958
人物简介
薛葆煌,(1872-1958),字蕙良号纬亮无锡玉祁镇舍人1902年壬寅举人1909-1915年,先后在绍兴盐局,北京邮传部及津浦铁路局任职。
返锡后,长期息影田园,以事亲课子,种竹栽花为务。
抗战时期,年逾古稀,曾出任洛社中学校长
著有《丹桂室文集》、《丹桂室诗词》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步墀清末至民国 1870年8月7日 — 1934年9月5日
人物简介
1870.8.7-1934.9.5字子丹一字幼侪又名慈云号云僧
广东饶平(今澄海市)隆都镇前溪村人。
清光绪廪生、宣统元年己酉科恩贡。
香港华人慈善团体保良局总理,经营乾泰隆号米行。
有《绣诗楼集》,内有《双溪词》、《十万金铃馆词》。
双溪词·序
尘海一我,禺山卅年。
煮梦灯秋,吹愁篴晚。
天涯多濩落之侣,宇内鲜应求之欢。
乃有玉铛远缄,珠琲在握。
款扉而来者,则饶平陈君子丹,寄示词集,索序于余也。
受而读之,爱其别状襟灵,自成馨逸。
斜阳烟柳,偏工幽抑之思;缺月疏桐,时寄清翏之韵。
邈怀玉宇,眷千里之婵娟;独啸琼田,揖万象为宾客
飘飘乎足洗花翁之市语,溯稼老之渊源已。
慨自岭学风坠,越谣调沈。
倚声一涂,知音弥寡。
听渔舠之唱,霞海天荒;寻禊社之图,花田春古(番禺沈伯眉先生尝结词社,其第二集为花田禊游,先香石叔祖有图。)。
几等广陵之散,顿寒蒲涧之盟。
唯君气壮元龙,情托么凤。
前溪谱篴,地即蘋洲;东陇扬舲,人如兰泽
亦复量寻羽,张吮豪。
律严四声,才傲三影。
及夫棹移花月,有海皆香;襟荡水云,极天无涘。
红巾翠袖,写佳丽之一时;铁绰铜琶,问英雄于千古。
情以耽嗜而至,韵以细琢而娇。
所谓落落古欢,泠泠隽调。
嘘潜耀于将灭,返元音于既遥,君其有焉。
矧乃价腾鸡林,诗侠誉播;灾拯鸿泽,针神艺传。
选辞固协乎大成,补世浪呰其小道。
集之剑气射月,锦心组霞。
终奇致若晁黄,尚当敛衽;讵曼声之周,敢与齐镳乎。
四百里外,有此作者,同调胡希;数十年后,无复斯文,悬谭倘验。
倾衿既久,焚砚奚疑
漫贡卮言,藉摅琴趣。
己酉秋七月香山黄映奎谨序。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林卧云清末至现当代 1881 — 1965
全台诗
林卧云1881~1965),名玉书,以字行,号六一山人,生于嘉义县水上乡三界埔。
明治廿九年(1896),接受为期五个月的日语教育,翌年三月毕业于嘉四义国语传习所,随即进入台湾督府义医院担任通译。
明治三十二年(1899)秋季,适逢台湾总督医学校派人至义医院劝募学生,前往就读。
明治三十八年三月毕业,奉职台湾督府义医院,为嘉义市第一位台籍西医,专攻内科及小儿科。
明治四十四年(1911)与白玉簪、周抡魁、赖雨若、赖惠川等六十馀人合组罗山吟社。
大正六年(1917)玉峰吟社成立,与罗山吟社诸社友一同加入。
鸥社成立,受聘顾问,后加入为社员,与陈文石协助陈潮渠主持社务。
昭和二年(1927)十二月,加入郑作型、罗峻明创立之「国黉同艺会」,与同好共研诗文书画。
五年(1930)年复与苏孝德、张李德和、吴文龙、赖尚逊等四人设连玉诗钟会
  林氏诗书画俱佳,善绘,好艺、围棋。
义著名女诗人张李德和友善,著有已刊行的《卧云吟草》、《卧云吟草续集》外,有手稿《醉霞亭集》、《读老随笔》甲乙丙丁集、《六一山人读书笔记》、《摭拾录》、《什记》等。
林氏博学多闻,留心经子,长于说理议论,有理过乎辞,淡而寡味如〈销夏书怀〉者,亦有警遒似〈辩闲〉者。
其诗长于五、七言歌行、古体,气势轩昂,咏史、写景中沾带理味,风格近于宋诗之清峻才刻,惟绝句清丽,可谓多才。
(江宝钗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叶际唐清末至民国 1876 — 1944
全台诗
叶际唐1876~1944),字文枢
祖籍泉州同安,祖先渡台在竹堑北门街营商,遂定居。
秀才
乙未(1895)割台,叶氏随祖父归泉州大正12年(1923)始返台。
大正14年(1925)馆于从弟叶文游家,乃再寓居新竹
叶氏客期间,始终未取日籍,以华侨身份教读,台人争相请益,叶氏在尝立书房课读,并组「读我书社」。
课子之际屡屡在《诗报》发表〈百衲诗话〉、〈续百衲诗话〉,介绍大陆名家诗作。
叶氏数度荣膺全台击?联吟大会词宗,诗艺精湛,授学时曾取《闽中击?吟集》详加注解,使学子得法。
昭和14年(1939)中日战争期间,被迫离台。
昭和19年(1944)卒于泉州故里。
遗著由庄礼耕辑为《叶文枢先生残稿》〖参考詹雅能、黄美娥编《鹤斋吟草》,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8。〗。
杨永智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槐泽清末近现代初 1885 — ?
全台诗
陈槐泽1885~?
),字心南号翕庵(或作翕庵)、秋星,陈薰南为其四弟。
新竹中港人,后随父迁居台北松山
早年与魏清德结为金兰契,受其影响,发愤为诗,工近体,律绝俱佳,为「社」社员,又继张纯甫之后,接续松社讲习教职
战后,获聘为松山国民学校代用教员,任期由一九四六年一九五六年止〖同上注。〗。
卒年不详,著有《翕庵诗集》。
另,陈氏亦善书法,出入欧苏,晚年酷嗜刘石庵,遒劲中别饶柔润之趣。
(黄美娥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魏清德清末至现当代 1886 — 1964
全台诗
魏清德1886~1964),号润庵
新竹人,庠生。
性诚朴,敦孝友。
自幼从其父绍吴学习汉文,根柢深植。
及长,朝夕吟咏不辍。
曾任《台湾日日新报》记者,梁启超访台时,曾因采访梁启超而得到梁氏的赞誉。
明治四十三年(1910)润庵加入瀛社,为创社社员,后来担任第三任社长。
同时,润庵也是新竹社之重要干部,与张纯甫等交游。
日本官方及民间诗人,经常前往请益。
台湾文化协会创立时,润庵担任新竹州评议委员。
著有《满鲜吟草》、《润庵吟草》等作。
  润庵之诗作,多为游记,足迹遍及中、日、韩等地。
或对景怀古,或藉事抒情,皆气韵清雅,神志飘逸。
述事立场,多采日人观点。
此一观点,于《满鲜吟草》尤为显豁。
盖时势所趋,不得不尔也。
润庵古近长短诸体俱佳,为当时北台湾之「大手笔」。
润庵又擅制灯谜,《台湾日日新报》之出谜徵射,多出其手。
其子魏火曜,曾任台大医学院院长
(江宝钗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融清末至现当代 1876 — 1955
词学图录
陈融1876-1955字协之号颙庵颙园松斋
番禺人
历任多职,1948年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
有《读岭南人诗绝句》、《黄梅花屋诗稿》、《颙园诗话》。
岭雅
陈融(一八七六—一九五五)字协之号颙庵
广东番禺人
历任广东法政学校监督司法厅厅长、高等法院院长、行政院政务处处长、广州国民政府秘书长、西南政务委员会秘书长、总统府国策顾问。
中枢要职,西南开府,出任政务委员兼秘书长
政馀精于艺事,诗词书法篆刻俱负时誉。
后逝于香港
著有《黄梅花屋诗稿》、《黄梅花屋诗话》、《读岭南人诗绝句》、《长春馆诗》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简朗山清末近现代初 1872 — ?
全台诗
简朗山1872~?
),字绿野,一说别号绿野〖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6年;《日治时期台湾人士绅图文鉴》,稿本网页版;许雪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台湾人士鉴》,台北:兴南新闻社,1943年;《台湾绅士名鉴》,台北:新高新报社,1937年;鹰取田一郎《台湾列绅传》,台北台湾督府1916年4月
〗。
祖籍漳州台湾桃园街(今桃园市)人。
乙未割台,曾协助日军物资运输与劳力徵募,并亲往拜谒近卫师团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
明治廿九年至昭和三年(1896~1928)先后担任仔园街庄公所所长、保良局局长仔园办务署、桃园厅庄长、街长、南崁区区长。
为殖民当局所重用,曾获颁绅章、大礼纪念章、勋六等瑞宝章等。
大正十年(1921)任新竹议会员,大正十二年(1923~)连任四年总督府评议员。
昭和十一年(1936)成立「台湾拓殖株式会社」〖拓展台湾农、林业、水产和水利事业,进行「隐地、清查土地」等工作。
〗,昭和十九年(1945)四月被敕选为日本贵族院议员。
战后,与辜振甫等拟请安吉总督台湾独立,未果;民国三十五年(1946)二月廿三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拘留,翌年(1947)七月廿九日判决无罪。
〖详见李筱峰林茂生、陈炘和他们的时代》,台北玉山社,1996年;苏瑶崇〈「终战」到「光复」期间台湾政治与社会变化〉,《国史馆学术集刊》第十三期,2007年2月
〗日治时期,简氏在政商两方面皆极活跃,明治卅六年(1903)与地方菁英创立「崁轻便铁道会社」〖该会社分别于大正元年(1912)、大正九年(1920)、昭和十八年(1943)年更名为「桃园轻便铁道公司」、「桃园轨道株式会社」、「桃园交通株式会社」;桃园轻铁乃延续自清代以来族群认同、学缘、地缘与商业利益结合的台人企业,其逐步构筑出带的文化权力网络,大正十四年(1925)又扩大经营公路运输。
详见陈家豪《日治时期桃园轻铁的经营与发展1903~1945》,中央大学历史所硕士论文,2007年7月
〗,又曾担任「桃园轨道株式会社」常务董事及社长职务。
大正十四年冬(1925)景福宫庙例行大典,亲自奉迎台湾神社的御祭神于最高祭坛,致力推行日本的神道信仰。
在汉方面,简氏曾参与「瀛社」、「桃园吟社」击钵联吟活动。
〖参考连横台湾荟》第三、四、七、八、十、十一号;《桃园市志》,桃园市桃县桃园市公所,2005年赖子清〈古今台湾文社〉(二),《台湾文献》,第十一卷第三期,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60年
〗以下作品据《采诗集》、《南薰集》、《寿星集》、《环镜楼唱和集》、《东阁倡和集》,以及《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教育会杂志》、《台湾时报》、《报》等辑录编校。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蔡汝修清末近现代初 1879 — ?
简介
字柳洲苗栗苑里人,「社」社员,蔡振丰之子。
编有《台海击钵吟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吴景箕现当代 1902 — 1983
全台诗
吴景箕自号鸣皋山樵
云林人,秀才吴克明长子,斗六高中首任校长1946~1948)。
吴氏祖先,原为福建省南靖县人
清咸丰年间,第十二代五成公渡海来台湾,卜居云林县古坑乡嵌头厝(今永光村)。
克明公秀才,迁居斗六。
当时所建四合院至今犹存,称「吴秀才邸」,为云林古迹之一。
景箕幼从云林进士黄绍谟习汉文,后东渡日本,就读东京大学,其时,景箕弟景徽亦游学日本京都(西京),景箕往返两地,后其游学期间诸作付梓,遂名以《两京剩稿》,两京即东京西京
后又刊《味集》、《帘青集》、《蕉窗吟草》、《掞藻笺》、《咏归集》等作品。
《蕉窗吟草》、《掞藻笺》、《咏归集》藏国家图书馆台湾分馆,云林科技大学汉学研究所所长郑定国先生云林县进行田野调查,得《两京剩稿》、《味集》、《帘青集》等。
  揆景箕诸作,以远游抒怀为多,作品清新可喜。
至于数量居次者,为咏史、说理,其题咏对象,除中日先贤之外,更含括西方历史人物如拿破崙、马克斯等,以简扼之笔法抒论,往往深中肯綮,于数十字中得题主事功之全豹,可见功力。
景箕除诗歌之外,兼长文章。
时台大教授久保天随景箕诗文以与新竹郑祉亭林占梅彰化吴德功台湾本土前辈文人并称,可谓推崇备至。
(江宝钗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遐举现当代 1909 — 1995
词学图录
王遐举 (1909-1995)原名克元号野农
荆州监利人
1931年武昌中华大学肄业。
三、四十年代,历任小学、中学教师,部队书记官,湖南祁阳纺织厂办事处主任,湖北省府编译室编译员,长沙《国民日报》编辑、资料室主任。
建国后定居北京1950年于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工作,1953年1969年于中国戏曲研究院从事舞台美术研究。
1976年起于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从事书画工作,为研究馆员。
历任中央文史馆馆员、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等职。
书法以隶行草胜。
擅画,工
史学、工诗文,通戏曲。
有《江汉杂咏》、《野农轩诗话》、《王遐举书法作品集》、《中国戏曲布景》、《中国古代剧场》、《中国剧场史》、《中国舞台布景与民族传统绘画》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